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曹楗翊  屈升银  孙占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489-13491
[目的]了解毛乌沙漠樟子松浇水覆膜造林技术的成效。[方法]对该区樟子松进行了浇水覆膜、浇水不覆膜、不浇水不覆膜三种技术的处理试验,对比分析三个处理的成活率及生长量,并对樟子松浇水覆膜技术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做了分析。[结果]樟子松的存活率和生长量浇水覆膜时最大,浇水不覆膜次之,不浇水不覆膜时最差;通过浇水覆膜能提高土壤含水量,土壤含水量的明显增加,直接影响樟子松的存活与生长。[结论]浇水覆膜这一造林措施可以获得良好的效益,对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不同覆盖方式对绿豆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豆是陕北旱区特色经济作物和主要农作物之一,探索适合地区特色的绿豆高产抗旱栽培技术对完善该区小杂粮栽培模式和提高区域农业水平意义重大。通过田间试验,设置垄膜覆盖、双沟覆膜、全膜覆盖、秸秆覆盖和露地5种处理,分析了不同覆盖方式对绿豆土壤温度、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生长和经济性状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对陕北地区绿豆增产效果极为显著,秸秆覆盖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但同时降低地温,增产作用不明显。3种地膜覆盖方式中,又以垄膜覆盖方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增加绿豆产量的效果最好,且操作简单,在陕北地区绿豆抗旱栽培中应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3.
绿豆不同覆膜方式高效栽培技术效果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陕北地区不同覆膜方式绿豆生长发育状况及产量、水分效应,并进行了投入产出分析。结果表明:绿豆垄膜覆盖(LM)、双沟覆膜(GM)和全膜覆盖(QM)三种覆膜方式均可促进绿豆生长发育,株高、茎粗、单株荚数、百粒重较对照(CK)明显增加;LM、GM和QM产量较对照分别提高112.59%、104.90%和100.27%,与对照相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04<0.01),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24.24%、73.48%和81.82%;LM、GM和QM纯收入较对照分别增加156.98%、116.22%和64.98%。3种地膜覆盖方式中,以垄膜覆盖方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增加绿豆产量和经济效益效果最好,且技术简便易行,推广应用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氮、磷、钾肥、有机肥、生物菌肥的施肥策略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并为黄土旱区种植大豆选择适宜的肥料配比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以汾豆‘78’为研究对象,共设置CK(裸地;N,30 kg/hm2)、A(膜际;N, 30 kg/hm2)、B(膜际;N, 60 kg/hm2; P2O5, 30 kg/hm2; K2O, 30 kg/hm2)、C(膜际;N, 90 kg/hm2; P2O5, 45 kg/hm2; K2O, 30 kg/hm2)、D(膜际;N, 90 kg/hm2; P2O5, 45 kg/hm2; K2O, 30 kg/hm2;优质营养土...  相似文献   
5.
对5省(区)沙打旺主产区进行了病害调查,除辽宁建平之外,沙打旺黄矮根腐病在甘肃环县、宁夏盐池、陕西横山、内蒙松山和敖汉均有发生,发病率为5.7%~82.6%,病情指数为2.7~53.7。各级严重度的植株在病株中的比例因调查地点而异。与健康植株比较,病株枝条数增加16.7%~63.7%,但单株干重下降8.5%~32.9%。各地的植株密度、牧草产量、平均枝条数和单株干重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在发病率最高的甘肃环县,植株密度、牧草产量分别与发病率和严重度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对影响发病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提出了防治该病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陕北白绒山羊母羊基于年龄的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揭示陕北白绒山羊母羊主要体尺、体重、绒产量和绒纤维长度随年龄变化规律,以期为合理组织陕北白绒山羊生产提供基础参数和理论依据。从陕西省陕北白绒山羊种羊场2009年~2011年原始生产记录中共采集1 103只(次)母羊的相关数据,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2岁以前为4项体尺快速增长期 ,3岁~5岁为缓慢增长期,至5岁时4项体尺已基本达到成年标准;5岁以后4项体尺均基本停止生长,保持稳定状态;(2)3岁以前为体重快速增长阶段,该阶段体重年均增长达40%左右,至3岁时体重已基本达到成年体重(29.32±4.73)kg;4岁以后为体重缓慢增长阶段,母羊体重羁绊保持在(29.32±4.73) kg~(31.63±6.38) kg之间,其年均增长率仅为2.5%左右;(3)3岁以前,随着年龄增长产绒量和绒长度均快速增加,至3岁时均达到其一生中的生长峰值,4岁及其以后二者均不同程度下降,其中产绒量随年龄增加呈缓慢下降,而4岁~8岁母羊的绒长度较3岁时略有下降后,不同年龄母羊绒长度呈不规则的波浪式变化。  相似文献   
7.
不同覆盖方式对旱地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秸秆和地膜覆盖栽培对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旨在筛选出陕北黄土丘陵旱作区的最佳覆盖方式。通过2年(2012—2013)的田间定位试验,采用垄膜覆盖(LM)、双沟覆膜(GM)、全膜覆盖(QM)、秸秆覆盖(JG)和露地(CK)5种覆盖栽培方式,分析马铃薯生长、产量、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变化。结果表明:(1)JG处理的马铃薯植株生长发育状况,其株高、SPAD值均优于其它处理,表现为株高JGCKGMLMQM,茎粗LMGMCKJGQM,SPAD值JGLMGMCKQM。(2)在整个生育期,地温均值表现为JGCKLMGMQM,JG、LM、GM及QM分别较CK提高-0.18℃、0.76℃、1.21℃及1.65℃。(3)全生育期,不同覆盖有增加土壤含水量的作用,均值表现为JGQMGMLMCK,JG、LM、GM及QM分别较CK提高17.18%、11.92%、5.65%和16.93%。(4)JG、QM、LM及GM分别比露地栽培平均增产19.75%、8.95%、7.00%及-0.25%,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6.4%、7.4%、9.15%及1.65%。秸秆覆盖栽培方式是陕北旱作区马铃薯抗旱栽培推荐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化肥、有机肥、生物菌肥配施对黄土旱区大豆光合性能、生物量分配和产量的影响,试验以‘汾豆78号’为试材,化肥比例配施(N、NPK、2NPK)、化肥有机肥配施(NPK-O)、化肥生物菌肥配施(NPK-B)及露地施氮对照6个模式处理,解析叶片光合生理变化和生物量积累、分配规律与产量形成之间的关联机制。结果表明:(1)2NPK、NPK-O和NPK-B模式大豆开花期叶绿素含量、叶片光合及蒸腾速率提升1.8%~5.3%,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加8.8%~19.3%;(2)NPK、NPK-O和NPK-B模式显著提升大豆结荚期茎、叶生物量19.9%~46.3%;(3)NPK、2NPK和NPK-B有效调控豆荚、籽粒间生物量转化,显著提升粒荚比、收获指数11.9%和19.6%;(4)化肥优化配施模式大豆产量平均增幅34.0%,而NPK-O平均增幅41.3%,NPK-B平均增幅36.8%。总之,化肥、有机肥、生物菌肥配施具备优化土壤水肥环境,有效调节大豆叶片光合性能和生物量分配,保证旱地大豆产量稳定提升的根本效能。  相似文献   
9.
针对毛乌素沙地造林的多重环境胁迫,横山县推广套笼造林技术,文章以樟子松为例分析其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套笼可以改善土壤水分状况、减轻风蚀沙埋危害、阻挡人畜干扰等作用,从而显著提高造林保存率,促进林木生长,加速林分郁闭进程,还可有效增加植物种类,促进生物结皮形成。  相似文献   
10.
以樟子松为对象探讨搭设沙障控制风蚀沙埋危害的效果。结果表明:搭设与未搭设沙障的造林保存率存在显著差异,搭设沙障可使造林保存率高达100%;搭设与未搭设沙障的生长量也存在显著差异,搭设沙障可使树高、地径、树冠生长量分别提高55.4%、66.6%和60.7%;搭设沙障为樟子松的形态建成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树干弯曲、风倒及枯黄现象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